学院新闻

南艺“四美四育”美育案例(51)| 高职学院开展乡村文商旅融合信息化服务设计社会美育项目

发布时间:2024-12-04浏览次数:23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文商旅融合已成为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乡村文化内涵与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党总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共建,组织师生团队与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携手,深入探索乡村文商旅融合的发展路径,通过信息化服务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展现新时代乡村新风貌。

【关键词】文化传承与创新 信息化服务设计 乡村振兴

一、背景情况

大桥镇地处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东南部,面积160.16平方公里,人口近15万人。该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强镇之一。近年来,大桥镇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大桥镇作为江都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发展实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在不断提升。根据公开信息,大桥镇连续五年入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并先后获批多项荣誉称号,如“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生态文明示范镇”等,这表明该区域具有显著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大桥镇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古街路面由近万块花岗岩条石铺就,至今仍保存完好,展现了古镇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乡村地区发展面临着传统文化流失、经济活力不足等挑战。乡村文商旅融合作为一种创新发展模式,将信息化服务设计作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桥梁,通过整合乡村文化、商业与旅游资源,促进产业融合与升级,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本次活动与大桥镇当地联动,旨在通过深入挖掘大桥镇的历史文化特色,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与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IP形象及文化品牌,推动大桥镇乡村文商旅融合发展。

二、主要做法

大桥镇的文化是多元而包容的,既有江南水乡的温婉细腻,又有渔米之乡的勤劳智慧。这种独特的文化气质为大桥镇的IP优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一)集结号响,共绘蓝图——前期筹备与动员

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人民政府、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设计产业与商业专委会、南京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三方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共同携手成立“乡村文商旅融合信息化服务设计”项目专项团队。三方依据各自的专业领域和资源优势,进行了详细的角色分工与职责界定,确保项目的高效运作。大桥镇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地方资源与支持,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设计产业与商业专委会提供专业指导与设计建议,而南京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师生团队贡献教育与创意人才资源。

在项目正式启动前,三方在大桥镇人民政府会议室召开了隆重的动员大会。会上,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大桥镇党委副书记、大桥镇团委书记,南京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领导及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代表分别致辞,强调了项目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活动目标、时间安排、预期成果及具体要求。此次动员大会不仅激发了高职学院师生团队成员的热情,也为后续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寻根问源,细绘肌理——深入调研与资料收集

项目团队成员在大桥镇团委书记童露的带领下,深入大桥镇古街、文保单位及波斯村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详细记录了古街的建筑风格、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以及丰富的民俗活动的独特魅力,拍摄了大量高质量的照片和视频资料,并通过访谈收集了珍贵的口述历史,全面捕捉大桥镇的文化精髓。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大桥镇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及保护现状,项目团队还广泛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地方志、历史档案、研究论文等。这些资料为后续的IP形象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确保了设计方案的精准性和贴切度。



(三)匠心独韵,塑造灵魂——创意设计与IP构建

基于大桥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景观,项目团队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具有辨识度的IP形象。这些形象包括生动可爱的吉祥物、简洁明了的标志以及和谐统一的色彩体系等,均巧妙地融入了大桥镇的历史元素和现代审美趋势,既体现了地方特色,又满足了广泛的市场需求。

为了增强IP的情感连接和文化深度,项目团队围绕大桥镇的历史事件、名人轶事和民俗风情等构建了引人入胜的故事线。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IP形象的内涵,还激发了公众对大桥镇文化的兴趣和共鸣,为后续的品牌传播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四)名师点津,精益求精——专家指导与方案优化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项目团队邀请了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设计产业与商业专委会的资深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专家们从专业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深入点评,提出优化建议,确保了IP设计的专业性和市场适应性。团队成员认真听取专家意见,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为了确保项目的高效运作和持续改进,项目团队建立了线上交流平台。在这里,团队成员可以实时分享工作进展、交流设计心得并共同解决问题。通过持续的线上交流和活动推进,设计方案得以不断完善和提升,最终形成了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IP形象及设计方案。



(五)荣耀时刻,共启前程——成果展示与共建仪式

在项目接近尾声时,项目团队精心制作了展示版面以全面呈现大桥镇IP优化的成果。这些版面不仅包含了吉祥物、标志、文创产品等具体设计成果还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大桥镇的文化故事和设计理念。这些展示版面不仅展示了项目团队的辛勤付出和创新成果,还为大桥镇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袁顺敏、张延丽、张含之.jpg

张艺、王惠枝、李涛.jpg



为了庆祝项目的圆满成功并展望未来合作前景,项目团队将于今年秋季在大桥镇政府举办隆重的共建仪式,届时活动双方及社会各界人士将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大桥镇IP优化成果的正式发布,不断巩固和扩大校地合作成果,并为大桥镇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经验启示

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的乡村文商旅融合信息化服务设计实践,不仅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案例和宝贵经验,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发展模式。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强,乡村文商旅融合事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将继续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化校地合作、强化创新驱动、优化服务设计、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共同推动乡村文商旅融合事业迈向新的高度,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一)深挖文化底蕴,打造特色IP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是灵魂,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大桥镇深谙此道,不仅对传统民俗、历史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深入挖掘,还巧妙融合了现代审美与数字技术,创造出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又符合当代审美趣味的特色IP。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通过IP的衍生产品开发,如文创商品、主题旅游线路等,实现了文化价值的经济转化,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二)校地合作共建,促进融合发展

校地合作模式的成功实践,展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源泉,为乡村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地方政府则提供了政策引导和实践平台;企业则负责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乡村文商旅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通过合作共建,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还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提升了乡村社会的整体福祉。

(三)注重创新实践,提升设计水平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设计创新成为推动乡村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关键。大桥镇在服务设计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行为偏好,优化旅游路线规划;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历史场景,增强游客体验;通过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拓展营销渠道等。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设计水平和服务质量,还增强了乡村文商旅项目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加强宣传推广,拓宽传播渠道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有效的宣传推广是乡村文商旅项目脱颖而出的关键。大桥镇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体系。通过制作高质量的宣传视频、图文资料,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推广活动,以及邀请知名人士代言等方式,成功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和兴趣。同时,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旅游展会和交流活动,提升了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